什麼是強迫症?
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規矩,像是每天都要打掃廁所、出門前一定要檢查門窗瓦斯、書本要依照大小順序排列等等,這些規矩看來無傷大雅,還能增加生活的秩序感。
不過,如果一個人每天要掃5次廁所,出門前得花2個小時來檢查門窗瓦斯,書櫃上的書本必須用尺量過後再一絲不差的排列整齊,那不僅費時費力,也會影響到日常的工作、學業、人際,對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干擾。
強迫思考/強迫行為
強迫症包含了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兩種:
強迫思考是指腦中會持續受到一些不想要的想法、衝動或影像所侵擾(像是「我到底有沒有關好瓦斯?」「我會不會撞死人沒發現?」)患者會嘗試去壓抑它,或是用其他的想法、行為來抵銷。
強迫行為大多是為了呼應強迫思考而誕生,像是一再的檢查瓦斯、重複並且按照一套準則來洗手。
強迫行為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減少焦慮、痛苦避免可能發生的災難。
強迫症的治療
強迫症是一種令患者十分苦惱的身心疾病,在治療上通常會結合藥物及心理治療。
暴露不反應法是一種特別針對強迫症所設計的心理治療策略,作法是讓患者循序漸進的暴露在會引發強迫症狀的情境中,但又不作出相應的強迫行為。例如說,讓一個過度怕髒的患者觸摸地板,但不能去洗手,或是讓一個過度專注整齊的患者,面對一個凌亂的書櫃但不能整理。
和強迫思考對抗是個辛苦的過程,但透過反覆的練習,患者最終能體會到「就算不做那些事情也不會有壞事發生」,並配合放鬆訓練來降低患者生活中的焦慮感,進而有效的改善強迫症狀。 |